VR的原理
谈起VR的原理就不得不谈到双目视差,人看周围的世界时,由于两只眼睛的位置不同,得到的图像实际上是两幅极其相似但并不相同的图像。这些图像在经过大脑处理后,就形成了一个关于周围世界的整体景象,这个景象中包括了景深的信息让我们感受到立体感。双目视差也正是VR成像技术的核心。对此处存在疑惑的朋友们可以在此做两个小测试,比如当两只眼睛同时睁开的时候,伸出一只手指在自己的某只眼睛前方并不影响我们阅读文字,此实验可证明大脑对我们看到的画面做了融合处理。又比如闭上一只眼睛,总是不能两支笔的笔尖对在一起,此实验证明了双目视差给我们带来了景深线索,从而让我们得到立体感。
当然,景深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获得,这类方法主要得益于后天习得的经验知识,如透视关系、遮挡关系等。由于篇幅关系,此处不做深入讲解,详细原理将在我们官网上做单独的阐述(www.pfrays.com)。
除了双目视差之外切断体验者所有外部视觉信息也是VR的特点之一,切断外部视觉信息后很容易给客户带来沉浸感,让客户完全融入数字世界之中,从而欺骗大脑,达到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
总结而言VR的特点有两点,一是双目视差,二是切断外部视觉信息。至于很多媒体上说的“交互性”和“多感知性“等并不是VR的特点,只能说是可深入结合的外部模块。浅水认为是很多外行,甚至部分不深入的从业认识对VR人士的误区,毕竟VR行业引爆于谷歌的纸盒眼镜,那样的眼镜没有”交互性“没有”多感知性“一样是正儿八经的VR。
什么是AR
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翻译过来就是增强现实,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影像套在真实世界并进行互动
A R 的类型主要分为外置装置式AR和裸眼观看式AR,特点在于虚实结合,将虚拟的景象结合到现实中。
常见的外置装置式AR有手机和眼镜两种,过年常见的AR扫红包属于手机式,微软的Hololens属于眼镜式。
而裸眼式的AR由于某些无良媒体不负责任的宣传,常被大家误称作全息投影,比如全息展示柜,全息宴会厅,全息婚礼佩珀尔幻像等。裸眼式的AR常以投影配合黑暗的环境隐藏不易看见的成像介质并通过突出二维画面的结构感(光影关系、遮挡关系)来模拟3D的效果,但本质上还是2D,与全息无关。只是大众对这个称呼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因此就成了大家口中常说的“全息投影“。
这里可能有的朋友就问,你们偏锋光术明明知道这个不是全息投影还天天打着全息投影的招牌做宣传居心何在。浅水这里首先向大家表示抱歉,但是找过来的客户九成九都是问你们做不做全息投影,我们说不做客户毫不犹豫的就走了,电话都打不通的那种。公司得吃饭的嘛,也算是迎合大众需求,希望大家能够给予充分的理解。
什么是全息:
全息技术指利用干涉原理记录并用衍射再现物体的三维图像的技术。其特点有三:
一、全息技术能记录物体光波振幅和相位的全部信息,并能把它再现出来。因此,应用全息技术可以获得与原物完全相同的立体像(从不同角度观察全息图的再现虚像,可以看到物体的不同侧面,有视察效应和景深感)。
二、 全息图的任何局部都能再现原物的基本形状,物体上任意点散射的球面波可抵达全息干板的每个点或每个局部,与参考光相干涉形成基元全息图,也就是全息图的每点或局部都记录着来自所有物点的散射光。因此,物体全息图每一局部都可以再现出记录时所有照射到该点局部的物点,形成物体的像,也就是破损后部分全息图仍能再现物体的像。
三、 作为光波信息的记录者,有无全息图是判断我们所接触的3D技术是否为全息技术的重要标准。
由于干涉与衍射属于大学物理课程,对于很多非物理专业的朋友而言,在理解上会有较大的困难,由于篇(lan)幅(ai)的限制浅水又不能长篇大论。因此对此部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上百度百科搜索“全息投影“关键词,里面有相对详细的讲解。百度百科上的这个关键词也是浅水写的,所以说不存在什么无良媒体的恶意误导,大家可以放心查阅。
VR、AR、全息投影三者的关系
VR:完全阻断人眼与现实世界的链接,利用双目视差构造完全虚拟的世界。
AR:在人眼看得见现实世界的情况下,叠加虚拟影像,加强其视觉呈现的方式,分为外置设备型和裸眼观看型。
全息投影:大家常说的全息投影是AR的一种(裸眼观看型),真正的全息投影因尚不满足商用显示的条件,常见于实验室中。
责任编辑:浅水
(公司官网亦会由负责seo的同事发部一些存在理解误差及无实际意义的文章,该类文章仅为了网站排名,无实际参考意义,毕竟seo的同事不是搞技术的。寻找技术贴请认准浅水,浅水出品必属精品)
偏锋光术浅水原创,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及原文链接。